“中國制造2025”戰略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,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積極推進中國智造走向縱深,引領中國制造業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蛻變飛躍。中國正經歷著科技大爆炸,科技成果輸出的速度遠遠快于經濟增速。中國現在每年產出的科技成果,居世界第二,且正高速接近全球科技頂峰的美國。
中國智造是我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,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,完善現代產業體系,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,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提升中國"智造"水平,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。170多年的世界博覽會歷史見證了“中國智造”的變遷。
從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開始,100年間中國在世博會上的展品無外乎是古董、玉器、瓷器、絲綢、茶葉等農耕文明的經典之作,在波瀾壯闊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面前,難掩遜色。直到新中國自1982年起恢復參展世博會,現代的科技元素才日益在中國展品中體現,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示了高科技的"中國智造"的身影,全方位展現著我國先進科技、綠色場館和美好生活理念:上千輛穿梭于世博園區"零排放"的新能源汽車;遍布園區、節能環保的LED技術照明;安全供水、主要衛生指標甚至優于歐盟標準的超過10多萬噸的直飲水系統;全球首個TD-LTE演示網……中國智造,讓世界見證中國制造的飛馳。
近年來,在高科技和互聯網大潮的加持下,“中國制造”升級為“中國智造”,越來越有智慧含量,“中國智造”四個字不僅僅是一個帶來民族自豪感的口號,在它的背后,是扎扎實實的中國品牌的支撐,中國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始掌握核心競爭力。
據統計,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上,空調領域國產品牌占有率已經達到94%,彩電領域國產品牌占據85%,手機市場國產品牌已經打下82%的江山,海爾在歐美、華為在歐洲、OPPO、VIVO、小米在非洲都已成為知名品牌,根據畢馬威的統計,94.9%的海外消費者至少知道一個中國品牌。2019年8月9日,華為正式發布自有操作系統“鴻蒙”,國產操作系統鴻蒙初開,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,它的發布無疑是“中國智造”的一個里程碑。而更大的挑戰也即將來臨,5G、智能汽車將會讓汽車工業乃至中國智造開啟新一輪變革。
而國家戰略層面也在為“中國智造”領航。近日,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發布《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》提出:廣州科學城總體定位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“中國智造中心”,到2023年要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,完成21項重點任務。萬億工業產值強區的崛起映射了中國智造不斷前進的深刻步伐,彰顯了“中國智能制造”強大的實力和潛力。
盈盛總部坐落于廣州科學城,為了適應各行業的飛速發展及市場所需,盈盛不斷與市場融合,以互聯網+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中國制造2025、工業4.0強國戰略為業務格局發展方向,以新興產業帶動傳統性產業,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企業轉型,積極與國內部分高校、研究機構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,保證了產品技術領先性和較強的創新能力。
今天盈盛仍致力振興民族產業,打造世界知名品牌,我們將秉承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,竭誠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高性價比、高品質的產品整體解決方案,讓世界愛上中國智造,愛上盈盛智造。